在離鄉背井、遠赴臺灣以後,東南亞移工因語言、宗教、飲食、風俗習慣而難以與臺灣融入,容易與雇主發生衝突,也缺少與臺灣大眾或機構的溝通管道。這些問題使臺灣人與東南亞移工無法融合,因此既定的刻板印象隨著時間加深。自1990後,臺灣報章媒體為移工設置了專欄,介紹管理移工的方法,但同時也給了外勞既定的印象:懶惰、貧窮、犯罪、落後。不同的國籍因為語言、教育程度,也被貼上了標籤,例如「溫順的印傭」、以及「不好管教的菲傭」,但其實更多的印傭卻因成為家庭幫傭,一個更不受保障的工作,而選擇逃跑。其原因又因仲介時常告訴雇主,印尼籍的移工可以要求放棄假日及額外工作,形成強烈的支配形象。

 

  許多東南亞移工在赴臺之前的家庭經濟狀況屬於低下,就算在臺灣找到了一份工作,卻常常因為薪資不穩定而無法存到積蓄,當合約到期時,回到家鄉也不足以有能力能夠獨立創業,只能再次離鄉尋找工作,形成一個無止盡的循環。外籍移工在臺灣工廠中的工作、排班、薪資,適用臺灣之勞動基準法,但「家庭幫傭及看護工作」,因為其工作時間和內容難以明確切割,家庭工之薪資並不適用臺灣勞動基準法之規定,而是由雇主與勞工簽約時約定,因此造成法律漏洞。移工時常因為家庭中不平等待遇、超工時、薪資不穩定而選擇逃跑。就勞動統計查詢網的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犯罪人數統計,至2019年11月底,臺灣已有718,186的外籍移工(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而2019年的移工犯罪率有2,825人

 

 

 

 

 

 

 

 

 

 

 

 

 

 

 

 

 

  1990年代開始,臺灣因經濟發展快速成長,教育水準、國民所得與消費能力皆有所提升,人口逐漸邁入高齡化。,高度成熟,主力產業多往高科技與金融、服務業發展,政府亦積極推動公共建設,體力勞動的工作較乏人問津;工程、工廠作業員、清潔、看護等社會發展與生活必需之勞力人員缺口甚大,需求孔急,故開放引進低階技術自東南亞地區外籍移工擔任此類體力勞動之工作人員,填補臺灣人無意從事的工作。然而政府早年對於移工引入的法規較不完整,雖近年修法規範外籍移工適用於勞動基準法,但依舊有部分仲介業者或雇主在工作時間與薪資上剝削移工。移工大多來自於國民所得較低的地區或國家,教育水平良莠不齊,面對種種不平等的待遇,或因遠在異鄉,或因語言不同,或因文化隔閡,以致產生許多違法逃脫的事件。例如看護選擇逃跑,或許是因為雇主失業,沒有給予沒有穩定保障的薪資,無法生活才選擇逃離原工作單位打黑工。臺灣現行法律並沒有辦法因雇主無法支付薪資而保障這些藍領外籍移工的權利,當正義無法被伸張,使得生活與工作無法穩定,誰能不逃跑?誰能不違法?

 

  臺灣人口高齡化以及出生率低落,是現在臺灣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生產力人口數急速下降與經濟市場長期低迷的情況之下,青壯年需要花更多時間轉取足夠的生活費,也直接造成家庭中照護效用失能。年輕一輩需要外出工作養家,而老年人在無人照應的情況下,就急需外籍移工來填補高齡人口的長期照顧人力。以常理而言,任何來臺工作的外籍人士,皆應受法律之保障,但在過去三十年中,臺灣卻是緩慢的逐一開放藍領外籍移工的工作與居留權,過於嚴苛的規範反而造成外籍移工的反感,更因此涉及侵犯工作人權,大多數跨國移動的工作者,因為溝通不良、法規制度不全與不平、不友善的對待,使得為數不少的外籍移工被迫成為臺灣社會的流浪者、邊緣族群,甚至成為非法工作的弱勢族群,製造出更多社會治安與經濟等問題。

 

 

TOP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臺灣 新北市新店區華城路800號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

 

專題網址: http://www.kcis.ntpc.edu.tw/2020cyberfair/SH/AI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