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Forty 協會訪談

 

訪談內容

 

團隊介紹

 

  我叫凱翔,是ONE-FORTY的創辦人,自2015年成立到現在,也將近五年的時間了。我們專注於幫助在臺灣的70萬東南亞移工,也就是外籍勞工,多數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跟泰國,ONE-FORTY想要提供外籍移工生活及工作上的協助並從移工的教育跟培訓著手。我們創立了自己的移工人生學校,提供各式各樣的課程,希望外籍移工在臺灣的工作時間之外,也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回鄉後能真正改善成果。我們也有在做另外一塊,是對一般民眾的倡議,也就是說讓更多臺灣民眾去了解移工背後的故事。因為目前還是有很多的人,不管是一般民眾或是新聞媒體,對他們也只是略知一二,時常對不熟悉的面孔以負面的態度批判,所以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去改變大眾對移工的想法。

 

 

 

 

 

 

 

 

 



 

 

問題一: 對於改善這個團隊,您有什麼想法?

 

答: 對於改善團隊,因為我們的團隊規模相對較小,是一個15人以內的團隊,也是一個新成立的組織,比起其他的非營利組織約有15年以上的歷史,我們才運作4年多,所以能服務及幫助到的移工也有限。現在有參與移工學校及ONE-FORTY曾採訪過的多為印尼移工, 但其實台灣的移工不只印尼籍,所以如果要改善的話, 我們正在探討如何讓更多不同國家的移工可以參與我們的計劃,因為現在只有印尼而已

 

問題二:如何讓社會大眾關注移工議題?

 

答: 因為社會年齡層的差別,在針對不同族群時,我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向臺灣社會的每一份子介紹外籍移工這個議題。因為團隊普遍年齡較為年輕,大約是25歲,所以我們相以同溫層著手,從國、高中、大學到剛出社會的人,透過他們對移工議題的看法為先,讓他們能以不偏見的角度去認識移工。我們以撰寫移工的背後故事為主:他們為什麼來台灣、他們為什麼想要出國、那他以後回去家鄉有什麼樣的夢想並放在自己的部落格、其他網路媒體的平台,以及自己的專欄,因應社會科技的發展,將更多的報導文章分享出去。另一方面,我們每個月有舉行年輕人文化交流活動,譬如:我們一起做菜、野餐、小旅行等較具吸引力的活動,增加大眾的參與度。現在的年輕人現在也很喜歡看展覽,我們便在華山、松菸這種文創園區進行各類的展覽活動,更同時年輕族群對移工議題的認知。

 

問題三:目前的成果?

 

答: 針對改變社會大眾刻板印象這方面,我們每年固定都會舉辦小活動,,例如每個月的文化交流活動東南亞星期天」,這個活動讓星期天移工放假的時候,可以回味東南亞的風味及習俗,這個活動都定期於星期天舉辦,也持續了五年,到現在已經快一百場了,所以這也算是一個累積的成果,慢慢改變文化隔閡。我們每一年也都有舉辦大型的展覽,去年在松菸辦了一個攝影展時,大約有一萬個人進來看;前年在華山也有一個藝術展,並且有兩萬多人進來看,所以這個也是我們算是到目前為止累積的成果,真的有蠻多人參與這些活動,而且是親身實際的參與。未來我們固定每個月的小活動,與每一年大型的展覽,我們會加強更多網路上的影片,因為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看這種小短片了,大家都花時間在YouTube,所以我們會把以前寫長篇文章,透過變成影片的形式來傳達給移工及大眾,其內容包含移工自己的故事。與移工返回家鄉後的追蹤,例如說有開店、找工作,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成果,我們就會把它記錄下來,分享給大眾。

 

 

問題四:從創立到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

 

答: 在這方面,因為團隊人力與資源的有限度,加上是一非營利組織,所以百分之八十的經費都是靠捐款,包含一般民眾,或是企業或基金會的贊助,像這樣的外力協助,我們依然還是處於資金不足的窘境當中,進而無法快速的擴張,讓更多國家的移工也能受惠。

 

問題五:是什麼動力讓你們繼續撐下去?

 

答: 移工本身的回饋其實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比如說他們在參與課程中的喜悅與成就,學到實質的技能,以及很多實際成功的案例;因為年歷五年的移工學校我們每年也都會回去印尼或菲律賓看那些前三、四年的學生在做什麼,拜訪他們的家。在過程中,可以會看到移工回鄉有了很多實際的改變,比如說有人成功經營了一家衣服店,有穩定的生活,家裡面經濟狀況有變好。此外,其中就有一位學生回鄉後便成立了一個像ONE-FORTY這樣的志工團隊,把這樣的精神帶回家鄉,透過淨灘,或是社區垃圾的清理,回饋到社會,在此,我們就看到了許多正面影響,因而想要繼續做下去

 

問題六:遇到不願接受幫助的外籍移工時,你們應對的態度是?

 

答: 我們認為這樣的心態很正常,並沒有關係,因為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在意的,或是他自己的偏好。例如說臺灣人享有學習機會,但對於很多移工來說學習是很累的,因為星期一至六在工廠或是在家裡當看護已讓他們喘不過氣,一個月可能才一天放假,但這短暫的假期還要來學中文、學電腦、學理財,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除非他有非常大的動力。如果他認為禮拜天跟朋友待在一起聊天放鬆更理想,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也沒有怎麼樣才是正確的。

 

問題七:建立「移工人生學校」的必備條件?

 

答: 第一,我們教室就在台北車站附近走路兩分鐘就到了,所以一定是要對移工來說很方便可以到達,因為很多人剛來台灣完全不懂中文,所以如果教室在不方便的地方,他們搭公車、搭捷運其實有很多時候會不方便,這是一個,就是地點上。再來是教學的語言上,比如我們給印尼移工的課程都會是以印尼文來上,包含教材、投影片、老師講課。這個都是以學生的需求出發的一些做法。

 

問題八:是如何規劃線上課程的?

 

答: 線上課程我們也是用短片的形式, 每一支五到十分鐘。因為如果看護的話,他可能沒有辦法有很長的時間來學習,不太可能空出兩個小時,那我們就等於讓他們用零碎時間每一支五到十分鐘來看,就可以很快的學。

 

問題九:如果想要更近一步幫助移工,有什麼好的建議與方法?

 

答: 我們在做的是讓他們學習一些從語言到其他技能的教育工作,但是發現說其實他們對自己的權益,並不是很不了解,或是對一些臺灣的法規不了解,所以我覺得會聽到很多的例子:他們可能自己薪水被扣了也不知道,而且是可能是不合理的被扣薪水,比如說民事看護,但卻叫他去兼很多份差,又或者要去外面小吃店幫忙,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不知道哪些是符合規定,哪些不符合,所以有機會的話,我們應該會提供更多像這樣的資訊給他們。

 

問題十:要如何判斷這些課程是否對外籍移工有幫助?

 

答: 其實這就是要去衡量,我們是利用量化的問卷,比如說上課前會做一份,上課後會做一份,讓他們去知道,自己在各方面是否真的有提升,比如說我在適應台灣的社會,自己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各式各樣的;但也會有更有效的衡量是直接換做測驗,對這個是在學校內一定會用的。又或者我們學中文,在學期末就會有正式的華語測驗,那個是政府認證的一個華語測驗,其實就是讓他們去考考看,就知道他們有沒有真的提升了。

 

問題十一:ONE-FORTY 成功的關鍵要素?

 

答: 第一個是我們在還很少人關注這個議題的時候,就決定要來關注了。大概五年前2015年,那個時候說要來關注移工,關注這個外勞議題,其實是非常非常少人的,等於是我們可能開始的比較早,而且是在台灣第一個是用教育和培力這種培訓和方式來切入的,當然台灣還有很多其他的組織,比如說有媒體,然後有專門報導他們,或是保障他們權益的組織,都有,但我們對這種方式,算是比較少人的。

 

問題十二:是否有要繼續拓展團隊規模?

 

答: 有啊,這一直是我們計畫的,拓展方式有很多種 ,不一定是要到別的縣市去開辦公室,我們的企劃有些是可以直接拓展的,比如說剛剛講的線上課程,我們有一個youtube的頻道,有一直持續的去拍影片,現在已經有兩百多支了,那個頻道裡面現在就有四萬多個印尼人在上面學習。這四萬多個人我們從後台就能看得到,他們其實就是來自台灣各地城市,甚至很多來自澎湖、金門,都有,這就是一個擴展的方式,我們不一定真的要過去,有一些方式是可以讓更多人參與我們活動的。

 

問題十三:請問你們幫助過的人回國後,有繼續聯絡嗎?

 

答: 都有,只是在於連絡的頻率而已,因為我們每一個從這邊畢業的學生,畢業,就是他上完完整半年的課程,有些半年,但有些比一年半更長。所有人都會留下資料,加入我們的校友社團,在校友社團裡,我們會定期希望他們可以分享。比如說他開的店,現況是如何,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各式各樣的,所以算是都有聯絡,因為都在那個校友社團裡面,但有些人比較活躍,有些人可能就會比較沒有po文,或是比較聯絡不上。

 

問題十四:為何外籍移工與當地人之間缺乏尊重與理解、無法和睦相處?

 

答: 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我們平常有太少跟他們接觸的機會了。除非是家裡面有看護,不然平常在路上看到移工在公園裡面推輪椅,或是在台北車站,我們也不太有機會跟他們聊天,沒有什麼互動。因為沒有互動,所以不理解,就會產生誤解,加上媒體報導的外勞都還是很負面的新聞,我們沒有實際與他們互動,加上看到媒體的這些負面資訊,就會產生更多的刻板印象。

 

問題十五:是否有跟其他單位合作?

 

答: 合作是一定要的,比如說我們有跟政府合作,因為從政府的角度就可以更從制度裡面來改變,比如說我們很希望的是,在每一個移工到台灣都會在桃園機場,然後會有一些規定是:每個人都要看一個影片,然後拿一個小冊子,這都是政府現在的一個措施,但如果我們有機會和政府合作去優化,比如說去優化影片和手冊,讓移工可以剛到台灣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體驗;然後我們也有跟一些企業合作,現在台灣很多工廠裡面有很多移工,那我們也直接會跟工廠合作,進去裡面去幫助他們培訓移工。

 

問題十六:最驕傲的協助項目?

 

答: 可能還是回歸到我們最主要在做的移工人生學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移工完成這邊的課程後,回去家鄉有更好的未來,有開店成功的,也有人把中文學好以後回去印尼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說很多人會加入台商當中文翻譯,那個薪水比當地平均薪水高出兩到三倍,看到他們的生活真正改善了,也是最實際的改善成果。

 

問題十七: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學員?

 

答: Mandala,M-A-N-D-A-L-A,他在我們第一年成立的時候,2015年,就參與我們的課程,算是我們第一期的學生。那個時候她就很明確跟我們說她很想要回去開店,因為很喜歡動物,所以她很想要開一個譬如說:寵物店,或者是賣一些觀賞用的鳥的店,因為印尼人很多家裡面門口會掛一個鳥籠,然後裡面有鳥這樣子。所以那時候她就畫了一個夢想圖,就是她想開這個店。她是一個很活躍的人,她參與我們課程、活動大概有3年的時間了。因為她也很喜歡唱歌,所以她後來組了一個樂團,每一個禮拜會去各個地方表演,後來也越來越有名。到去年她回去了自己的家鄉,也完成夢想開了一間鳥店,她還把她鳥店的一面牆塗成ONE-FORTY logo的樣子,算是感謝我們在她在台灣這段期間給她幫助,啟發她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讓她成功開了一間店。然剛剛也有提到移工回去以後成立一個志工組織,那個人就是Mandala。她就是因為在ONE-FORTY,覺得在臺灣做的這些事很好,很有意義,所以她也想把這樣的模式帶回她自己的家鄉。所以她現在回去之後就找了很多她們那個社區的志工,開始在清理河裡的垃圾,加上她又開店成功,所以她也開始做一些更有社會意義的事。

 

問題十八:如果學生也想要為移工盡一份力,您的建議是?

 

答: 其實就是每一個人由自己可以做的開始,沒有一定要做到怎麼樣,譬如說:從最簡單的,若家裡有看護的話,就多關心她一點,然後多去了解他背後的故事,並給他一點隱私跟休息的時間,像這些都是很簡單可以做的。如果家裡沒有移工的話,想要幫助這個議題,可以先從開始關注像我們這樣的組織,參與這樣的活動,或者是可以去學一些東南亞的語言,幫助我們更有國際觀,認識更多不同的文化。我們很常在說國際觀,但是國際觀不只是只侷限於歐美這些國家,其實是更多元去認識。

 

問題十九:移工在學習中文後的成果?

 

答: 其中有一位學生叫Yani,在我們這邊學一年半中文的她,然後聽、說、讀、寫四個領域都學得很好。回到家鄉後,她找到一份中文翻譯的工作。她說在印尼的那個城市,一般的平均薪水大概是六千塊台幣一個月,例如一般店面服務生的薪水,但她的薪水卻是一萬八台幣,所以是三倍。雖說一萬八聽起來不多,但是以印尼的物價來說其實是非常高的。這也就是一個很實際的改變,而Yani現在可以用她自己的錢去幫助家裡面的人蓋房子,讓她爸媽的生活變得更好,以後她的小孩也可以有更好的教育。

 

 

TOP

 

 

圖片來源:自行提供

臺灣 新北市新店區華城路800號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

 

專題網址: http://www.kcis.ntpc.edu.tw/2020cyberfair/SH/AIL/index.html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