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數據

  數據顯示在受訪人當中,有將近半數對於外籍移工是持有刻板印象,儘管多數人認為他們並沒有對外籍移工有刻板印象,但台灣社會對他們的歧視與偏見依然是一個問題,嚴重影響到外籍移工的自尊與人權。此外,臺灣的主流媒體常常會以負面的不實報導來加深社會大眾的的刻板印象,造成彼此之間的隔閡。在此,這樣的數據結果讓我們理解到在臺灣的社會中,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對於這些外籍人士缺乏理解與適度的關懷,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宣導,並透過不同方式去協助社會大眾一步步的去了解他們,而不是以先前那偏見的態度去批判辛苦打拼的外籍移工們。

  數據顯示在受訪人當中,多數人認為他們對於外籍移工的刻板印象最主要是面孔和飲食習慣的不同,以及語言上的不通,使得多數民眾常常將外籍移工與文化衝突扣在一起。基於這些理由,不論是雇主還是普通民眾,甚至是新聞媒體,利用這點去深化了社會的刻板印象,將他們的形象再次惡化,僅僅是因為彼此生活上的差異。普遍而言,多數的人認為他們對外籍移工的刻板印象只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而非那些真正打擊他們自尊的負面看法。由上圖便可知,非法移工與逃逸移工的比例相較於其他選項為少,但是,這些的相關議題卻是在臺灣很常見的。此外,也有少數人認為移工身上有著過重的香水味,這部分和他們的文化傳統有關,因此也造成了彼此間的誤解。

  約七成接受問卷調查的民眾,有聘用或者是接觸過外籍移工的經驗,有了對外籍移工一定的瞭解程度,這樣也使問卷調查的結果更精準,而不是憑直覺猜測而得出的調查結果。另一方面,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算是十分普及,因為多數的民眾都有和他們接觸過的經驗。其實,外籍移工對於臺灣社會可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有了他們,不論是社福移工(家庭看護/機構看護 /家庭幫傭),因應社會的高齡化,還是產業移工(營建業/製造業/近海遠洋漁業),補足人力短缺的問題,一起推動了社會的國際化與繁榮的經濟,他們也都默默地在為臺灣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上圖圖表顯示,多數民眾都是透過家庭看護或幫傭接觸到了外籍移工,這是因為臺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加上近年的少子化現象,青壯年人口的撫養比例日漸增加,但為了能照顧家中的老弱婦孺,東南亞移工的人數也逐漸上升,也因此移工議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因為多數回答問卷的是學生、教師及家長,因此問卷有部分改進的空間,例如無法完整地獲取到所有移工擔任的行業,讓我們無法更進一步的去了解民眾是如何接觸到移工的。除此之外,產業移工的數量偏少,其中以製造業居多,以因應產業鏈上缺工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移工的工作基本架設在技術與知識領域的人數極少,多數的還是擔任以勞力及體力來工作的產業及社福移工。

 

  從上圖觀之,多數曾和東南亞移工接觸的受訪者以聘請1-3位為多數,可以推測是以社福移工為優先,所以1-3位就足夠了。雖然還是有其他的選項,但是受侷限的問卷調查對象使我們無法透過一個問卷去得到完整的數據。因此,外籍移工的聘任,多數是社福移工,產業移工較少。

  在本問卷中,聽過非法移工的占比是94.3%,其中也有少部分的人未曾聽過非法移工。其中知道非法移工的民眾認為造成移工逃跑的主因為生活及經濟上的困難、受到不平等對待(例如雇主對移工提出超工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或著是人蛇集團之買賣。以生活方面來看,因為在多數民眾都認為外籍移工在母國的生活較不順利,生活品質不佳,造成了多數人對他們的印象不佳,也基於這些原因,為了尋求更好生活的他們,卻成了人們口中帶有歧視意味的非法移工。另外,在對待外籍移工的方面,數據顯示多數人的傾向是覺得雇主因為刻板印象,階級、文化及語言上的不同,對外籍移工施加不合理的待遇,不單單只是工作超時,外籍移工常常會面臨隱私及休閒生活上的剝奪。不僅如此,臺灣的社會也充滿者許多的黑暗面,人蛇買賣集團以吸引人的標題和優渥的待遇,購入了許多無知的外籍移工,罔顧他們的人權與性命,最後使他們走投無路、步入歧途。其他原因也包含:受到同儕影響而決定逃跑、受到社會上的歧視等。雖說這些案例為少數,但是,這些因子也在無形間造成一個正規的員工變成非法移工。

 

  社會大眾對於移工的教育程度認知皆有所不同,首先最多是高中畢業,而國中畢業僅次於後,而少部分認為移工完成至大學畢業,這部分大致上可分為兩個不同的見解;一,社會的刻板印象影響了普遍民眾對他們的認知,因為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以及對他們的認識不多,進而造成了這樣的數據結果;二,因為工作和學識成就有著些許的關係,普遍大眾對於移工來臺前的經濟能力,在一至十分的比例尺中給予三至四的分數,這也顯示了臺灣人對於外籍移工的印象是較弱勢且經濟能力不足,因而離鄉背井來到臺灣尋找一個品質更好的生活,並獲取經濟水準的提升,顯示了圖三的數據結果。然而,這只是普遍民眾的想法,在臺灣打拼的他們,並沒有接受到完善的法律保護,加上社會的歧視與壓榨,移工們在生活上的品質提升是有限的。

  上圖數據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的認知內,臺灣的法律規範有保障外籍移工的基本權益,其中以勞動基準法、就業服務法、人口販運防制法為最多,但這僅僅只是他們的認知而已。事實上,臺灣的法規並非如此。正因為外籍移工屬於社會較低階的層級,加上文化和生活上與臺灣大不相同,外籍移工在臺的生活其實是遭到歧視、且不尊重的。在臺灣,外籍移工其實是不受《勞動基準法》所保護,其中的就業服務法第 5 條表明,以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為目的,在此,並沒有把移工列入考量範圍內。此外,社會對他們的歧視以及偏剖的報導,都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打擊和影響。社會欠缺了同理心與包容心讓我們真正的去了解他們,同時也只有少數團體在默默的幫助他們。在臺灣,我們常常以逃避的心態去看待這類相關的議題,並非主動介紹給社會上更多的人。因此,唯有實質的幫助,才能幫助他們脫離險境,得到社會公平且尊重的待遇。

 

 

 

  根據以上圖表,多數的民眾認為移工目前在臺面臨的首要問題為超時工作、社會歧視、與生活適應問題。我們認爲這幾點都是普遍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常常能在報導或者是別人的口中聽到這些移工面臨的問題,想必早已成為世俗的認知。但是,有更多的問題其實是淺在社會之中的,例如:非法移工、人權剝奪、及法律條規的漏洞,都讓外籍移工在臺面臨更多困境。再者,從下圖也可得知,九成的人認為政府是有義務要幫助這些移工的,因為在辛苦工作之下,必須有一個團體或組織去協助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又或者是提供他們實質的醫療協助等。另一方面,數據的結果也反映出多數人的想法。其中佔比例居多的是認為政府應有責任進行就業輔導、改變社會刻板印象。我們認為這方面的協助不僅能幫助外籍移工脫離現在的處境,另一邊更能幫助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了解他們,而非帶著誤會去看待他們。同時,也有人認為政府應制定或修改相關法律條約來保障移工權益及權利。現今的臺灣社會因為政府法規上的缺陷,在臺的外籍移工不但沒有受到法律上的保障,還受到基本人權的剝奪。因此,我們認為在法律制定的這一方面是有必要提出改善的,政府應該確保每一個在臺工作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保護。

   截至108年,移工在台人數已達到71.8萬人,其中產業移工為45.7萬人,社福移工為26.1萬人。他們所擔當的皆是台灣人不願意去做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普遍工時長、暴露在危險的環境、待遇薪資也不理想,然而媒體偏頗的報導也造成了許多臺灣人對移工的誤解:首先,第一、五張圖表,顯示民眾對於外籍移工是存在著害怕的,約有三成的人部分贊同移工會減少臺人的工作機會,不過在第二、三張圖表卻顯示民眾高於半數是贊同移工對臺灣是不可缺少的,市場需求也是十分龐大的。第四張圖表則顯示了約有五成五的民眾認為移工對臺灣是有正面的影響,由第六張圖統計出民眾對於移工帶來的正面影響,普遍認為是彌補缺工的問題。事實上,缺少移工的臺灣是無法順利運轉的,受到高齡化社會的影響,加上少子化現象也越加嚴重,直接衝擊的便是臺灣的勞動力,從這幾張圖表能顯示出民眾了解移工對台灣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為他們撐起底層社會和舒適圈,但因為和他們的接觸少,加上社會存在的不尊重,造成了民眾對於他們的恐懼。再者,圖七顯示了過半的民眾認為逃跑的外籍移工是潛在的犯罪根源,在圖五也統計出民眾認為移工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名,社會對「逃跑」一詞有著犯法和不安感,也因此將他們劃分到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的一份子,然而回朔到最初,移工來臺後對工作的不熟稔與仲介的剝削迫使他們「逃跑」,最終在有心人士的誘惑下犯罪。

由第一張圖表可知,雖然多數人對移工相關的議題有些許的認知或接觸的經驗,但大多數的人依然只停留在表面。就圖一顯示,九成的人並沒有聽過ONE-FORTY外籍移工學校,僅有近一成的人有聽過,這告訴我們大家尚未對在臺工作的外籍移工有一定的認知,也對臺灣的一些相關移工民間團體並不熟知。在此,我們希望能透過這份簡報,提升國民對外籍移工的認識。同時,我們在問卷裡的所提供的ONE-FORTY簡介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組織能真正的幫助到外籍移工,更讓臺灣能認識他們,減少彼此之間的隔閡。

  最後,在這352位受訪者當中,約四成的人表示對於我們設計的表單,並沒有完全改變他們對外籍移工的印象,因為表單中的資料沒能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提升大眾對這個議題的認知。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本次架設的網站中,幫助更多人以另一個充滿包容與同理心的角度去關懷及認識在臺的外籍移工。

 

TOP

 

臺灣 新北市新店區華城路800號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

 

專題網址: http://www.kcis.ntpc.edu.tw/2020cyberfair/SH/AI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