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歷史發展
追朔空拍的歷史,就讓我們回到1860年,在那時就已經有空拍的紀錄了,而且飛機甚至還未被發明出來。右邊這張照片是歷史上的第一張有著清楚建築物的空拍照片,是由攝影師 James Wallace Black 與熱氣球先驅 Samuel Archer King 一起坐上熱氣球,飛到高空中所拍攝的。然而說到真正無人空拍的始祖,其實是由風箏所帶領的。而想到要用風箏拍攝的,是1900年的 George R. Lawrence。除了建造超巨型相機之外,同時也是航拍的先驅者。雖然他不是第一個嘗試航拍的人,但是他大膽的想法對後代的影響至深。最初,George 想用乘坐熱氣球的方法去空拍景色,但是首次試飛的那一次,熱氣球竟由200呎的高度墜落。雖然他沒有因此受傷,可是卻受到了嚴重的驚嚇。由於他依然希望能如他所願的完成空拍的夢想,所以George 把他的希望轉移,寄託到風箏上。但是卻沒想到,一只風箏,是無法承受一台相機的重量的。經過多次的試驗,George發現必須至少需要用到 9 至 17 只風箏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帶一部相機飛上2000 呎的天空中拍攝。人們的空拍夢想也在此誕生。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hFdbJV |
這一張名為San Francisco in Ruins是於1906年5月28日拍攝,是George最經典的作品。這張空拍作品以全景像的樣式紀錄了當年大地震之後的美國西岸的慘況。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UiupPT |
2.2 七種拍出電影感的空拍技術
(1) 垂直飛升運鏡法
垂直飛升運鏡法常常被攝影師用來製作出無畫面突然變成清晰畫面的特殊影片,這樣的效果就有如帶領觀眾一下子飛上天空中,是一種很特殊的手法。首先,攝影師需要在起飛前先將攝像鏡頭調成90度向下而且是要以垂直的方式。在開始錄影之後,就操控空拍機並讓空拍機在一瞬間的時候快速起飛升空,這樣就可以做出飛上天的效果。不過,升空時動作一定要連貫而不可中斷。而這個手法如果可以用在帶有大型圖案的地面上起飛的話,呈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加分!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2) 原地旋轉運鏡法
原地旋轉運鏡法是一個頗為特殊的手法,可以向觀眾呈現迷惑混亂的視覺效果。在空拍機起飛至所需的拍攝高度後,就要讓鏡頭垂直向下拍攝。啟動錄影後,就讓無人機開始定點自轉拍攝。這樣畫面會看到旋轉效果,呈現上面所提到的一個迷幻的效果,主要是不要將畫面拍得清晰。不過旋轉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因為還是要讓觀眾看到所拍景物的大概樣子。拍攝時,也可置入人像或其他拍攝主體,要拍攝的主體便為圓心,空拍機須以主體為圓心旋轉。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3) 後飛廣角運鏡法
此拍攝方法會呈現構圖由人像近鏡逐漸變成廣角拍攝的效果,一下子視野就變得寬闊,會看到拍攝者的周邊景象。此方法和方法一(垂直飛升運鏡法)呈現的效果有些相似,不同之處是相較於方法一,此方法是較慢的飛到空中,一邊慢慢的讓觀眾看到周邊的景象。起飛前,先把鏡頭向著空拍玩家的方向,拍攝角度則可微微向下(約30度左右)呈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啟動錄影後,遙控空拍機以中速或高速升高並向後飛行,把無人機快的送離。而不少人在使用這個拍攝方法時還會加上推送的動作。這一個小動作可以令影片視覺上看起來就像是把觀眾推出去一樣。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4) 異速前飛運鏡法
這個運鏡法讓空拍留在一個高度,以改變速度的方式來呈現景色。異速前飛運法可能說不上是一個運鏡手法,相較於其他手法,是個比較不那麼複雜的運鏡法,大致就是操控空拍機的速度。在起飛之後,要先飛到你要的拍攝高度,鏡頭角度可以微微向下一點。啟動錄影模式之後,讓空拍機平飛就好,異速前飛運法的特點就是攝影師可以隨意改變飛行速度,讓畫面營造不一樣的感覺。如果說,想拍攝風景或建築物的細節時就以較慢的速度向前。例如要拍攝海面時,就用較低的高度並用高速飛行,就可以給畫面強烈的高速感。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5) 橫飛擺鏡拍攝法
橫飛擺鏡拍攝法是由前飛改成橫飛,期間機身作為青螺旋轉,便可以達到的效果。空拍玩家需要先把無人機飛到合適的高度做構圖,為拍攝比較寬廣的畫面,建議飛高一點視野便會更廣闊。橫飛擺鏡時呈現的視覺效果會比較穩定,也能使飛行速度更容易控制。還有一點尤其重要,當空拍機要向右橫飛拍攝時,就要左轉,相反的,若要向左橫飛拍攝則應該右轉。在旋轉方向時,機身旋轉的角度絕對不能太大,如此一來,才能拍出一個流暢舒適的連續畫面。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6) 環繞拍攝運鏡法
環繞拍攝運鏡法是一個以圍繞著中心點也就是目標物的拍攝的方法。也就是說這一種攝影方法是在旋轉拍攝這個目標物。這樣的操作的方式雖然跟橫飛擺鏡非常相像,但是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因此環繞拍攝運鏡法也戲稱做為是橫飛擺鏡的進化板。許多專業攝影師也建議說要練習環繞拍攝擺鏡法的話可以利用大型的圓型廣場來作為練習場,在熟·練之後便可以慢慢把環繞的範圍縮小,這樣練習的話以後在拍攝戶外風景的時候就可以讓拍出的成品更完美。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ejBTqD |
(7) 追蹤主體運鏡法
此拍攝手法為難度較高的運鏡法,對技巧要求相對較高。依靠飛行時鏡頭拍攝角度和飛行高度的改變,在一邊追蹤著主體的同時,卻依舊能讓畫面即呈現更多不同的變化。此運鏡法在拍攝者選定一個移動的拍攝主體後,就開始以直線、平均的速度移動尾隨主體。要如何安排鏡頭角度,或者飛行方向、高度其實都沒有特別的規定或要求,全部依拍攝者的想法來發揮。只有一點需要注意,此手法的最大目的便是要把移動中的拍攝主體保留在構圖區域之內。
|
2.3 空拍硬體設備
對於空中攝影,根據本隊調查問卷交叉比對,高達9成的人知道或聽過,但對於空拍的設備細節僅有近6成3的民眾知道,而能理解空拍過程中繁複的作業與細膩的影像處理的民眾就寥寥可數了。許多人都認為空拍就只是在遙控飛機上放一個攝影機,然後遙控拍攝。這樣聽起來很簡單,但其中難度只有專業人員能了解箇中艱辛滋味。在空拍的時候,對於遙控空拍載具的應用、過程中的花費時間和金額,絕對不只是按下錄影這麼簡單。空中攝影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介紹有關於空拍需要使用的進階儀器,這些遙控空拍載具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CZ1HRl |
(1) 固定翼飛機
固定翼飛機,也就是一般我們常見的飛機,其飛行時間比較長,一航空條件與飛機續航力的不同,例如一般輕航機、民用航飛機、無人機、戰鬥機以至於可飛行近兩萬五千英呎的高空偵察機,都有已設置攝影裝備;飛行距離從50公里到甚至幾千公里有可能。不過由於固定翼飛機無法滯空,飛行速度較快(時速超過200公里甚至超過一馬赫),無法定點拍攝,所以無法執行運鏡動作。固定翼飛機雖然可以較長的飛行時間,也能有很遠的飛行距離,卻因為機型限制比較適合被用為遠距離勘查、以及靜態攝影。
|
(2) 直升機
直升機的飛行時間與距離都較固定翼飛機短,依直升機的等級不同,飛行高度約從500公尺到4000公尺以上不等,飛行距離約可達600公里,可滯空,亦可慢速前進;由於直升機飛行範圍皆為對流層,亦多中低空盤旋,所以容易受到氣流與天候的影響,操作難度也較一般固定翼飛機高。直升機適合拍攝新聞畫面,或是在拍攝廣告或是電影時較注重畫面構圖的運鏡、一些較動感的場面拍攝。目前最新具有同步動靜態攝影的器材裝備,也是齊柏林導演與其團隊所使用的攝影機名為「Cineflex Elite」 (請參見附圖,官方網站http://www.aerialfilmworks.com/),該攝影機具備強大的動態及靜態攝影的追瞄功能,也具備可以克服直升機抖動的穩定器,使得拍出來的畫面細緻度非常高,也可以搭配各類型光學鏡頭,亦可以搭配不同的附加設備升級,實用價值非常高,是目前全球最多攝影師採納的攝影裝備。
|
 照片來源 https://goo.gl/hFdbJV |
(3) 多軸飛行器
多軸飛行器的飛行方式和直升機十分相像,但飛行速度沒有那麼快,飛行時也須依賴一些電控裝置,例如:GPS、氣壓定高,然後回傳視訊給操控者來判別方向。多軸飛行器對於拍攝環境的要求較高,上述的電控裝置造價較高、安靜、只要拍攝環境沒有太大的風,拍攝便會非常穩定!雖然價位較高,但基本上只要是直升機能做到的,多軸飛行器都能做到。這三種遙控飛行器的特性都不相同,可以依照拍攝的情況還有需求來選擇要用哪一種。
|
大部分人無法掌握空拍的技巧,是因為他們對於遙控與飛行的技術並不是非常的熟練,而且以前的電子設備發展並不如現在。操作者無法讓飛行器離自己太遠,是因為如果飛行器離太遠的話他們無法看到機器,也自然無法判定他們的方向。而不只是初學者,就連較資深的玩家也很難同時在需要保持飛行機的穩定下拍出畫面清晰的作品。在接觸遙控空拍飛行不久後,就會發現很多表面看起來十分容易的操作,甚至是安全的起飛還有降落,會需要多少的時間和金錢花費。拍攝時除了要把設備都調整好,還需要考慮到當時的環境、光線、拍攝的距離、天氣狀況、路線以及人潮風險等等的考量。而因為某些人因為不瞭解空拍這項活動,所以可能會讓在拍攝時感到困擾,並且無法順利的拍攝。
而現在空拍變得相較簡單是因為現在的科技已經變得更進步了,更多的輔助設施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靠著這些多樣化的裝備來進行簡單的空拍。而這些輔助設施有:GPS定位、氣壓定高、磁力計、OSD數據。這些可以讓操作者鎖定攝影機的位置,讓他們拍攝的高度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點。除了自動返航之外,科技也可以將飛行中所收集到的高度、位置以及方向回傳給操縱者。
多數的空拍者採用遙控空拍載具是因為在空拍技術發達之前以前都是使用動畫以及影像合成,但是卻造成成品真實性欠佳,而畫面解析度也有所差異。在了解到這些問題之後,拍攝者才決定使用高畫質的攝影機在直升機上做拍攝,希望能拍出富有真實性以及高解析度的成品。然而在實行之後才發現使用高畫質的攝影機的話,拍攝時所需的花費金額會過高,而且拍攝角度也無法隨心所欲的控制,況且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的需求也很高。後來他們便開始使用遙控空拍載具,使用之後才發現以前無法克服的難題,在遙控空拍下都能成功克服,所以造成大多數的空拍者才決定使用遙控空拍載具。
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空拍者不但克服了許多的困難,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去拍攝更多的作品,而且畫面也比以前清晰,運鏡軌跡變得更自由,讓空中拍攝市場的潛力變得更大。
|
參考資料
空拍的技術
◎7個讓你用無人機拍出電影感畫面的空拍運鏡秘招 https://goo.gl/ejBTqD
◎航拍新手不可忽略的 3 大重要事項 https://goo.gl/JjeX93
◎看見台灣 、看見空拍兩三事,攝影師導演齊柏林小型專訪 https://goo.gl/MTDjrQ
空拍的歷史與發展
◎到底是遙控飛機還是無人機?從演進歷史說分明 https://goo.gl/tLJH1H
◎無人機起飛 https://goo.gl/RfDJqU
◎風箏攝影的歷史 https://goo.gl/7YpxyT
◎航拍 https://goo.gl/Ka80hR
◎飛機攝影 https://goo.gl/TcwWQR
空拍的硬體設備
◎空拍大小事第一話:初認識空中攝影搖控載具 https://goo.gl/DyudM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