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何凱成 台灣籃球歷史 台灣教育體壇 球學聯盟 採訪 問卷 結語 延伸
Jump ball during Choxue summer camp
問卷
來源: EMPOWER

問卷結果

在209份回答中,有將近四分之三的人認為擁有特殊才藝或專長是大學錄取的重點。世界上成績好的學生很多,但對許多大學而言,招收有特殊長才並且有好的人個特質的學生才是他們所希望的。因為成績好的人出社會後未必能有一番成就或回饋社會;但是有長才的學生(代表他們肯下苦功、有毅力)或人格好的經過栽培極可能成為未來各領域的領袖、社會的棟樑。接著是成績,大約七成的人認為認真讀書,努力再努力,把成績拼到最好也是學校招人的重點。這點確實無可厚非,在過濾學生時,成績可以數據化,讓學校更有效率的招收學生。個人特質、成就及得獎經歷、團隊合作能力這三點都在六成左右。經過我們分析填卷人的年齡,得知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意識到「成績」並非學生競爭的一切,但30歲以上的青壯年仍存在這樣的傳統思維。

每一樣運動賽事都有一定的人數關注,但最多的人的還是球類運動,最少的則是跟動物有關的運動。推斷原因有下列幾種;缺乏代表性人物、宣傳、不易參與,因此較為冷門。

相較傳統的媒介例如報紙、廣播等,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藉由網路或電視接觸到運動賽事。這顯示了世代的變遷,許多事物都要跟進。例如球學組織就善用科技,將球員資訊即時放到雲端保存,避免紙張的浪費和保存的問題等等。

問卷採樣的對象都為華人,這份問卷的答案充分體現了傳統的華人文化,孝道以及對成績的追求。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為成功的求學者要「符合父母期待」,百分之四五的人認為需要「成績優良」,這百分之二十六則是「文武雙全。」這樣的結果間接表露了普遍華人父母對於小孩求學表現有一定的要求,小孩也更深蒂固的認為達到期待等於成功。那華人父母的期待是什麼呢?成績優良。反而學習的多樣性,文武雙全,只有少部分新一代父母注重。

8成的人認為個人專長對求學的影響很大,只有2成的人認為專長較沒有幫助。有此可見大眾所採納和認同的專長多半為學科、運動、音樂、行銷和領導能力。

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填卷人認為體專生(校園體育選手)只擅長體育,不擅長學術方面,將來只能走體專升學,成為教練或著是選手。由此可見運動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刻板印象十分根深蒂固。

有高達60%的人認為體專生需要培養第二專長,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不拘於體育產業。同時很多體專生在學生時期只專注於練習體育項目,疏忽課業,申學不利,因此有55%左右的人認為需要保障體專生的工作和教育。45%的人認為需要保障體專生退休後的生活,一是避免他們受傷或退休後,沒有其他謀生方式,二是讓他們能專心訓練、比賽,沒有後顧之憂。

根據上面四道體目我們可以得知,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平時就有關注運動以及教育相關組織。可是認識何凱程先生的人卻只有兩成而已,他所建立的「球學」組織也只有三成的人聽過,僅僅只有兩成的人曾經看過他們的轉播。這顯示了他們的知名度還是沒有到非常出名,需要更多的推廣。現在組織的主要群眾為學生(尤其是參與其中的籃球員)以及球隊教練,希望在未來可以有更多民眾觀看。

在看完「球學」的宣傳影片後,超過一半的人有興趣去多瞭解這一個組織。這表示年輕的世代是支持且認同他們的理念的。至於那些不想了解的人則是認為這樣的運動項目與他們的日常生活不相關,沒有興趣。

高達七成的人在稍微了解「球學」之後認為這個可以助長運動風氣,讓台灣的運動系統更加成熟的組織;因而願意進一步了解並給予像是觀看直播、藉由網路分享、當志工等等的支持和行動。